首页

美女踩踏美脚

时间:2025-05-25 20:48:59 作者:港澳高校下场“抢人”:愿接收在美留学生转学 浏览量:73255

  中新社贵阳5月4日电 (周燕玲)在花桥看老人织布、在鼓楼听侗族大歌、身穿民族服饰学习扎染……这个“五一”假期,大湾区“00后”女孩吴欣瑜在贵州榕江看完“村超”后,就前往大利侗寨沉浸式度假,感受中国传统古村落之美。

5月3日,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吴欣瑜供图)

  位于榕江县栽麻镇的大利侗寨,始建于明末清初,利洞溪穿村而过,侗族传统民居、花桥、鼓楼、粮仓沿河分布,葱葱郁郁的山林环抱整个寨子。2012年,大利侗寨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住在半山腰上的民宿里,吴欣瑜每天被公鸡打鸣声唤醒,清晨拉开窗帘,微光中的大利侗寨炊烟袅袅,鳞次栉比的青瓦木楼尽收眼底。白天,吴欣瑜拿着相机穿梭在村寨里,与花桥下织布刺绣的老人们聊天,晚上和村民们围坐在鼓楼的篝火边学习唱侗歌。

  古建筑、古村落、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老人、田里劳作或溪边浣洗的侗家人、嬉戏的孩童和慵懒的小狗……生活气息浓郁的村寨,被吴欣瑜用相机定格下来并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这里没有充斥着商业化元素的旅游热点,也没有刻意为迎合大众打造的人为景观,只有侗家人朴素的日常生活图景。”在吴欣瑜看来,大利侗寨具有难以言喻的魅力,正是这种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生活,让自己获得一场非常特别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90后”“00后”成为中国主要旅游群体,从去大城市、热门景点“打卡”,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寻求返璞归真的生活,走进拥有历史、传统建筑、特色体验的传统村落,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距离大利侗寨6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因户户有耕牛而被誉为“牛耕部落”,这个拥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古老侗寨,“五一”假期也迎来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5月2日,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梯田和民宿一隅。粟新华 摄

  正在读大学的李馨是一位“有机生活”爱好者,从中国社交平台上看到洋洞村层层叠叠的梯田和“千牛同耕”的景象后,假期选择来到洋洞村,“假期就想找一个风景美、性价比高且贴近自然的小众旅游目的地。”

  走进洋洞村,李馨就被雨后的梯田所吸引,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田云雾缭绕,远山、梯田、民居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晚上,李馨住在梯田上的民宿听虫鸣鸟叫,白天呼吸着山间清新空气逛村寨,或踩着田埂上的嫩草看村民犁田,尽情享受假期美好时光。

  “洋洞村清新脱俗,原生态的淳朴随处可见,如同世外桃源。”在洋洞村亲手体验过农耕乐趣的李馨说,在这里,真正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牛耕部落”田园民宿负责人粟新华告诉记者,5月1日至3日,民宿的18间房全部满客,游客既可以沉浸式逛村寨,也可以体验抓鱼、喂牛、酿米酒、打糍粑等特色活动,在休闲度假中感受古村落的别样乐趣。(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家电受青睐!手机、空气炸锅等热卖德国商超

当晚18:30分,一首清唱版本的《苗族古歌》拉开了演唱会序幕,为横跨七亿年时光的双河洞增添了几分民族风律动。随后,侗族行歌坐月《陪你坐一夜》,彝族歌曲《飞》《彝山杜鹃红》,水族歌曲《相思歌》、布依族《好花红》等音乐逐一唱响,一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元素与现代电音乐队的激情碰撞,带领现场3000余名观众走进了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世界。

农工党十七届五次中常会在北京召开

据悉,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是中国一项旨在提升创业培训教学质量、选拔优秀创业培训讲师的全国性赛事。该大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办,是“马兰花计划”的一部分。“马兰花计划”是中国的一项创业培训项目,致力于提高创业者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创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证监会: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

在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人体五感AI艺术疗愈系统、“AI+登月”、AI照相机等多项技术吸引许多观众“打卡测评”。此外,还有40余个大模型及垂直模型、10余个具身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示了互联网科技便利生产生活、滋养千行百业的澎湃活力。

应急管理部:上半年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

“世界银耳看古田”,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是袋栽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银耳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占比全球90%以上,素有“银耳之乡”的美誉。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扎实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章立制工作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控辍保学成效显著,超过七成的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农民看病更加便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